2017年3月18日, 由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主办的“2017运动员工作合同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法规处处长卫虹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二处处长蔡人俊、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岩、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卢建平教授、天津体育学院于善旭教授, 以及北京体育法学与奥林匹克法律研究会、天津体育法学分会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通力律师受邀在本次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就职业球员合同稳定性和终止条款效力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除此之外, 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东等地的顶级职业俱乐部高管/法务总监、知名高校专家学者、体育法律师、体育媒体、经纪等近90位专业人士参加了本次论坛。
 
在本次论坛中, 通力律师此前创新设计的“回购条款+优先购买权条款”模式引起了全体与会人士的广泛讨论与热烈反响, 并为众多产业界人士所借鉴。该模式是通力律师结合其多年处理欧洲俱乐部转会合同的经验, 并且综合考虑国内俱乐部、职业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后,为国内足球俱乐部转会进行“量身定制”。如何将回购条款和优先购买权条款在我国合同法和劳动法律体系下的效力最大化, 同时亦能最大程度满足双方俱乐部在足球行业特性之下的特殊需求, 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足球俱乐部的疑问。而通过通力律师的模式创新, 可以根据双方俱乐部、球员的实际需要对回购选项、优先购买权触发和限制方式进行调整, 从而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
 
此次论坛由天津体育学院教授兼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于善旭主持, 会议主要围绕运动员工作合同性质、特殊性和法律适用, 运动员工作合同的相关内容和转会, 运动员工作合同争议与相关国际比较等专题展开。通力律师在此次论坛上发表了关于“职业球员合同稳定性案例分析”的演讲。会上, 各与会嘉宾从不同的角度针对运动员工作合同这一具体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 还对运动员工作合同纠纷及争议解决机制的建立等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们呼吁, 希望尽快建立成熟完善的运动员工作合同纠纷调解机制和仲裁机制, 并希望进一步完善体育组织机构内部的规章制度, 也希望体育主管部门和立法机构能够更多关注体育立法, 在体育立法方面有更多作为, 保障中国体育在良好的法制环境中健康发展。
 
在体育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近年来屡屡出现运动员工作合同纠纷面临“无法可依”的状况, 这在某些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体育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与滞后的瓶颈。本次论坛得到了新华社、中国体育报等全国性媒体的关注, 并且国家体育总局和新华网的官方网站均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报道。籍此机会, 不仅加强了社会各界对运动员工作合同管理和维权的关注与认知, 同时与也为体育法学者、律师及体育产业从业者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推动社会公众对体育法治的关注。